湖南常德湿地保护率超过70%,累计投入超200亿元这儿的湿地,有人管有人爱常德津市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机盎然朱远斌摄毛里湖湿地风光资料图片核心阅读在一个地级市,湿地面积占到全市面积的10.4%,湿地保护率超过70%,有8处国家湿地公园,形成覆盖各区、县(市)的国家湿地公园体系。为呵护湿地,关停污染企业、养殖场退养、湿地生态补水等难度极大的项目,仍然在锲而不舍地努力着。这样做值得吗?“国际湿地城市”湖南常德的答案是:值!万顷碧波荡漾,两岸芦苇婆娑,鸟儿或在天空高飞,或在湖面嬉戏觅食,鸟鸣声声入耳……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时可见“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悦目景象。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去年10月,在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严格评审产生了18个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有6个城市入选,其中就有湖南省常德市。“国际湿地城市”是怎样建成的,在保护湿地方面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记者日前来到常德市,深入采访,一探究竟。为保护湿地立规矩、画红线、探新路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越冬地和繁殖地。
“现在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达到5种。”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彭平波对记者说,“黑鹳最高纪录78只,小天鹅更是多得不得了,有两三千只。”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来之不易。
西洞庭湖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现有的5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不过,这里长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艰难博弈。
“保护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表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给西洞庭湖保护带来了新局面。
”2016年,汉寿县政府专门针对西洞庭湖出台规定,在全国较早开展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试点,集合保护区、旅游、林业、农业、环保等8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有力保护一湖清水。近年来,保护区共查处各类非法破坏湿地行为案件41起,实现退养(殖)还湿6万余亩,清除湖中非法围栏围网30余万米。岩汪湖镇岩汪湖村村民刘克欢,曾经在洞庭湖里电鱼、打鸟、围网养螃蟹,和保护区管理局势不两立,“最恨的人就是梅碧球”。如今他看清了形势,拆除围网,成为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白天组织会员清理湖面垃圾,晚上配合执法人员打击违法行为。
在综合执法、社区共建、社会参与、湿地恢复与重建等方面,“西洞庭湖管理模式”在全国叫响,不少地方专程前来取经。西洞庭湖的保护历程,是常德市呵护湿地的一个缩影。常德地处长江中上游,拥有大小河流440条,沅江、澧水等四大水系纵贯全境。
全市湿地面积达1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4%。“常德建立健全了湿地保护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对不同类型的湿地,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德市副市长龚德汉说。
2016年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常德市通过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就是事关湿地保护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此后不久,城市河湖环境保护条例获得通过。常德市将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市政府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责任状,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类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分别建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曾经腥臭的鱼塘变成湿地公园鼎城区十美堂镇紫流村紧挨着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
以往,村里的鱼塘和鸟儿洲的湿地,水质有着天壤之别。村民在鱼塘养鱼,大量投肥,塘里的水腥臭不堪。
村民聂志勇原来流转了五六十亩土地养鱼。他说:“投肥、投饲料,一条鱼一年能长3到5斤,但同时破坏了环境,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为此,湿地公园管理处想出了个办法:从2016年开始,以每年600元一亩的价格将土地流转过来,恢复生态。
“目前我们已经流转、改造了300亩,投入300多万元。”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张胜保告诉记者。
如今,这里野鸭游弋。“这是我们种的菖蒲,这是睡莲……”张胜保说,“水质由劣五类变成了二类水平。”水变清了,鸟儿多了,引来了不少游客。湿地公园管理处计划每年在周边多租100亩到200亩地方,增加鸟类栖息地,把鸟儿洲变成“鸟儿天堂”。
聂志勇不能再养鱼了,但环境变得更好,他也有了新的营生,“我包了200亩田种水稻,成立了合作社。水更清了,日子也更红火了!”目前,包括鸟儿洲在内,常德市已建立了津市毛里湖、桃源沅水、安乡书院洲等8处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居湖南省之首,形成了覆盖各区、县(市)的国家湿地公园体系。“根据国际湿地城市的提名要求,纳入保护的湿地面积占比必须不少于50%。”龚德汉说,“而常德共有13.3万公顷湿地纳入保护范围,湿地保护率超过70%,远高于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标准。
”“常德的湿地保护卓有成效。”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淡水政策总监穆鲁文迪恩表示。
去年湿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两成穿紫河,一条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贯穿常德主城区。冬日的一天,年逾古稀的西园小区居民于澳忠正和老伴坐在河边晒太阳。“现在环境好了,我们每天上午、中午、下午都来散步。”在附近住了三四十年的于澳忠和老伴你一言我一语地笑着对记者说。
穿紫河一度是条“臭水沟”。2000年,常德市开始整治穿紫河。2015年,常德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治理力度加大。
在船码头汇水区域,记者看到,雨水并不是直接排入穿紫河,而是先汇集到河边的生态滤池。生态滤池里种了大量的芦苇等植物,铺设了过滤砂层,雨水在这里过滤净化,然后排到河中。“通过治理,穿紫河不再是墨汁一样的黑臭水体,水质达到了四类。”常德市海绵办工程组成员郑孝云说。
如今,臭水沟变成了风光带。穿紫河水质明显改善,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常德的一张“绿色名片”。入夜,坐上游船,泛舟于粼粼水波之上,欣赏璀璨灯光、精彩表演,游客心旷神怡。
据统计,常德市累计投入200.7亿元,实施了湿地生态补水、污染控制、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等重大建设项目;关闭规模较大的水污染企业86家,977个养殖场退养,珍珠退养面积达20.7万亩。值不值?“这笔账,常德市委和市政府算得明明白白: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幸福指数提高了,这个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常德市林业局局长关建锋说。可喜的是,大美湿地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常德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去年,外地组团而来的游客激增近4倍,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1.8%。尝到了治水的甜头,常德正在继续做好湿地保护这篇大文章。
江北西部城区,新河水系北段综合整治工程现场,工人们在寒冬里忙得热火朝天。这个工程属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和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包括河道拓宽、河道治理、生态驳岸建设、绿化等,是常德市“河湖连通”工程的重要一环。西城新区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健说,“整治工程完成后,新河水系将敞开通透、联接畅通、水质改善,周边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我们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用实际行动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说。(记者刘毅)。
本文来源:开云真人(中国)官方网站,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www.vlookin.net
Copyright © 2000-2024 www.vlookin.net. 开云真人(中国)官方网站,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53064219号-3